返回
企业新闻
全国性公共决策类月刊《决策》杂志官方网站专题报道荣事达创新“双创”模式:“荣事达模式”的创新基因
发布时间:2016-10-11 | 浏览次数:1518 次

10月11日,全国性公共决策类月刊《决策》杂志官方网站以《“荣事达模式”的创新基因》为题专题报道了荣事达创新“双创”模式。报道中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荣事达成立“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致力于开放资源和机制体制创新,让荣事达变成了一家“创造公司的公司”。正如“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只会成为餐桌上的食物;但从里面打破,则是新生命的诞生”,大企业的双创生态圈是让每个创意都能够“孵化出来”,破壳而出。

原文报道如下:


“荣事达模式”的创新基因


合肥知名企业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最近很火,国家行政学院、工信部及省市政府部门相继到企业调研“双创”工作。2016年5月,一次来自中央的第三方评估,更是让荣事达双创的做法和经验走进了中南海。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荣事达成立“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致力于开放资源和机制体制创新,让荣事达变成了一家“创造公司的公司”。正如“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只会成为餐桌上的食物;但从里面打破,则是新生命的诞生”,大企业的双创生态圈是让每个创意都能够“孵化出来”,破壳而出。
这正是大企业做双创的独特优势。那么,被国务院总理点赞的“荣事达模式”,有何特色?荣事达又是如何打造标杆式创业加速器的?

“三变”催生1+1>2
谈及荣事达双创中心成立的背景,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介绍说,社会上有很多创意、创新灵感和创业团队在寻求孵化,而大企业也有很多新技术需求,是求贤若渴。如何把这两者“适配”在一起,解决“创业成功率低、企业成活率低、创新型企业占比低”的“三低”现象,是大企业做双创的焦点和智慧所在。
荣事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事业部负责人杨其武的变化,就是一个范本。杨其武原为某企业销售经理,后自己创业失败。他加入荣事达双创中心后,整合近百名一线研发人员,负责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该项目2015年7月投入运营,短短6个月便实现2700万元销售额,2016年上半年达三千万,解决劳动力462人。“过去自己只是个个体户,进入荣事达以后,才知道如何去做企业;在双创中心,收获的不仅是事业和财富,更多的是思想的升华、灵魂的洗礼。”杨其武说。
这也成为荣事达双创中心“共创、共赢、共享”的生动写照。“从一开始,荣事达就视创客为利益共同体,分段投入,全程合作,共同成长,共同发财。”潘保春告诉《决策》,在荣事达,创客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创客变股东,进一步就是项目变公司,实现创业蝶变;同时,荣事达双创中心则由创业平台变成一个创业的生态圈,成为“创造公司的公司”,“就像我们10年如一日研发洁身器,立志为国人带来健康一样,现在我们有一个新的梦想,就是培养大批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和企业家。”
创客变股东、项目变公司、平台变生态,荣事达双创中心的“三变”,成为大企业做好双创的经典样本。
另一方面,与其他双创平台不同,荣事达做双创的目的非常清晰,潘保春告诉《决策》:“就是为企业转型服务,利用双创补齐企业转型上的短板,加速推进产品智能化,完善智能生态圈。”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荣事达双创中心在将企业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同时,也是全面拥抱社会上的创新资源为己所用,“这是荣事达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的双创”,潘保春说,荣事达做双创的实践证明,实现的是“1+1>2的叠加效应”。
2014年,荣事达双创中心孵化的14个项目,实现100%的成活率;2015年,这14个项目完成3亿元营业收入,吸纳新增就业792人,预计2016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亿元。2016年,荣事达双创中心新增项目20多个,聚集创业团队近70个,荣事达依托双创焕发出更大的品牌活力。
在过去三年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未来三年怎么做?潘保春介绍说:“我们每年拿出1亿元,成立以品牌、品质、品类为关键词的‘三品基金’,招募一批具有品德、品质、品味的‘三品创客’,计划每年新增100个创业项目。力争在3年内,这些项目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
如果说单纯的技术创新是“从0到1”的话,那么荣事达“全价值链双创中心”做的是“在1后面加0”,实现的是“从1到10,到100,乃至更多”。这是荣事达做双创实现的倍增效应。
5月19日,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一行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就民间投资开展第三方评估和调研。调研中,马建堂发现荣事达的做法很有价值。随即,国家行政学院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程赴荣事达调研,形成《荣事达“双创”的经验与启示》上报国务院。
6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调研报告上做出批示:注意总结大企业“双创”经验。8月,在安徽省经信委关于荣事达双创经验的报告上,安徽省委书记、时任安徽省长李锦斌做出重要批示:大企业在推进双创上应有大作为,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机制创新、激发新动能,实现新突破。荣事达的经验应予总结推广。
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荣事达双创中心底“牛”在哪里?

牛在哪里?
张会军是一位在新能源行业实战多年的经理人,非常渴望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却苦于资金、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一直无法实现梦想。2013年,他加入荣事达双创中心,成立空气能项目部。2014年运营,当年就有3500万元销售额,2015年增至5300万元,2016年估计8000万至1亿元。张会军说:“假如自己做,一年做到300万元的销售额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没有品牌支持,能否得到商场认可都不一定。”
从空气能这一个项目扩展到荣事达双创中心的大平台来看,荣事达的双创模式,带有自己的明显特征。
首先是开放资源。荣事达双创中心面向全社会,所有有需求的团队、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中一员。荣事达构建的是“没有围墙的创新价值链”,将资金、品牌、信息、技术、管理、文化、人力资源、制造和市场九大资源全部整合在全价值链双创中心,实现了企业平台化。潘保春概括说:“你可以来,你也可以有。”
开放要素资源后,荣事达会根据创客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一个创意和产品雏形,还需要匹配九大要素中的若干要素,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马睿分析说,大企业所具有的优势资源,也是初创公司所缺乏的要素,要想让这些初创公司获得加速发展,需要按照他们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导入相应的资源,破解创业的“痛点”,加速创业项目产业化。
其次是聚焦主业。荣事达不是对任何项目都“来者不拒”,而是以智能家居产业链为中心,明确产品规划,在此基础上甄别和筛选创新创业项目。这种做法实现了全面开放与精准筛选的辩证统一。潘保春告诉《决策》:“荣事达双创中心有着明确的产业方向,所有项目都围绕智能家居产业展开,聚焦在智能家电、智能建材、新能源、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跨界融合大健康、节能减排,还注重在每一个产品细节中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对接。”
第三是全程精准扶持。创新创业是一个选种育苗、植树造林的过程,从一个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经历不同阶段的积累。企业成长同样如此,荣事达将创业项目分为创客期、创业期、成长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不同要素资源。
四是互补共赢。对创业人来说,荣事达的品牌、资金、渠道是无可比拟的优势;与之相对应,创业者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也弥补了荣事达的相对短板。潘保春概括说:“两者在双创平台上扬长避短,实现了资源互补、全流程整合和全方位对接。”创客有技术优势,企业有资源优势,二者在双创中心有机结合,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巨大的市场动能。这也是荣事达创造出的“取长补短”、“资源互补”的双创加速度方法论。
荣事达选择用开放作为最有效聚合创新资源的模式,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但促使创客和企业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则是荣事达的机制体制创新。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创新引发的是企业的基因变革。
基因变革支撑企业情怀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国人从邻国背回马桶盖,从欧洲扛回各种各样的大小锅。
荣事达是中国众多正在探索转型升级制造业企业中的一员,潘保春希望荣事达在物联网到来的这一波浪潮中,转型成为令全球瞩目、令中国骄傲的公司,潘保春说:“制造业已经成为继军事、货币之后的第三种国家竞争武器,中国必须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业强国。”
在制造业重构竞争力的进程中,荣事达选择了智能家居作为战略方向。数据显示,到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超两万亿元,中国又将是智能家居最大的市场。但智能家居不可能脱离“房子”而空谈智能,当众多厂商从各个路径切入智能家居市场时,特别需要重视一个维度,是建材。
事实上,现在正呈现“建材家电化,家居智能化”的“全屋智能化”特点,“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拥有家电、新能源和建材优势的荣事达,迈向智能家居领域,更能发挥优势。”潘保春分析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产品经济向“产品+服务”经济转型、向共享经济转型,事实上最大的挑战不仅是产品和产业形态的变革,而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在荣事达变革体制机制的探索中,合伙人制的核心是留住创客团队,将其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实现从创造产品到创造企业和企业家的飞跃;而事业部制的核心是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为项目注入荣事达的技术、管理、大型资本、5万个网点和O2O全网营销系统等资源,迅速补足项目短板,使其进入快速成长期。
这种“双创平台+项目合伙人+事业部”的模式,使企业和创业团队成为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一些创客成为合伙人后,按股比分成,一两年就成为业界领军人物,而荣事达也是赢家,获得高速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说:“大企业双创的本质是激发大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是主线。”荣事达用实践表明,大企业的双创平台,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在这个平台上,挖掘大企业的“资源金矿”,形成精准对接、有效导入的帮扶机制,能显著提高创业成功率。潘保春对《决策》分析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带来荣事达在物联网时代的基因变革,以智能家居全价值链为战略定位,聚焦智能全屋系统,通过技术集成、商业集成和服务集成,实现智慧生活的愿景。”
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情怀,也是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升级的愿景。“中国制造如果走向世界之巅,必须树立中国制造的国家品牌和写着汉字的中国产品品牌。我们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是让荣事达成为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智能家居航母,参与全球竞争,为中国制造代言!”潘保春的话语中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