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企业新闻
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合肥日报》头版报道:荣事达 书写大企业“双创”典范
发布时间:2016-8-15 | 浏览次数:1294 次

8月15日,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合肥日报》头版以荣事达 书写大企业“双创”典范为题报道了荣事达创新“双创”模式,报道中提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荣事达秉承企业创业创新基因,以开放的心态和机制体制的创新,在企业“双创”生动实践中书写典范。


报道原文如下:

开放企业资源 吸纳创客合伙 共享双创成果    

荣事达 书写大企业“双创”典范    

合肥老牌企业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以下简称“荣事达”)最近很火,国家行政学院、工信部及省市经信部门等相继到企业调研“双创”工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荣事达秉承企业创业创新基因,以开放的心态和机制体制的创新,在企业“双创”生动实践中书写典范。

创客加入成就创业梦

8月10日,从广西来的创客闫树亮,带着他在光伏行业多年积累的“销售资源”正式加入荣事达集团。闫树亮、荣事达集团与合肥一家光伏生产企业三方合伙成立荣事达光伏事业部,成为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的新成员。“此次加入荣事达,就是看中了荣事达品牌和其在全国的服务体系,借力把自己的事业做到全国。”闫树亮表示。

在此之前,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已经有了20个事业部,聚集创业团队近70个。这些事业部,每一个都是聚集了一帮创客的创业团队。“集团前期负责投入办公设备、资金等,后期也只负责战略制定、发展方向和标准把控,而项目的研发、经营、销售全部由事业部自己的团队说了算,事业部就像自己创业的公司一样。”荣事达集团智控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杨其武介绍。

曾经是创客的张会军,2013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荣事达空气能项目,2014年就实现了3500万元的销售额,2015年增至530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8000万~1亿元。“如果自己做,一年能达到300万元的销售额都很难,因为没有品牌支撑,能否得到市场认可都不一定。”张会军说。

企业开放迎来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拥有超过60年发展史的荣事达集团,正瞄准蓬勃发展的智能家居行业,努力打造智能家居全价值链。为了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荣事达集团以开放的姿态,成立了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构建了“双创中心—事业部制—合伙人制”三位一体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吸引创客进入。

尽管平台面向社会开放,但所有项目都是围绕智能家居产业展开,荣事达双创中心有着明确的产业方向。“我们为创客提供资金、品牌、信息、技术、管理、文化、人力资源、制造和市场等9大要素资源,并建立了‘项目遴选、论证—项目合伙人制—合资成立事业部制’的双创项目产业化机制,实现了双创资源互补、全流程整合和全方位对接。”荣事达董事长潘保春介绍。

在这样一个方向明确、制度创新的机制下,2013年以来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已成功孵化20个项目,累计获得专利100多项。2015年这20个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占集团当年收入的5%,带动新增就业792人。

“创客的加入,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发展的新动力,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潘保春说。

机制创新喜结双创果

创客有技术优势,企业有资源优势,这二者在企业双创中心的有机结合,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巨大的市场动能。而促使创客和企业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则是荣事达在机制体制的创新,是其建立的“双创中心—事业部制—合伙人制”三位一体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首先,荣事达根据企业战略,建立了以智能家居为方向的双创中心。创客项目经过遴选、评估进入双创中心初期,荣事达提供免费资源,承担风险。过了初创期后,经过认真评估,创客和荣事达签订合作条款,确定股比分成,成为合伙人,进入荣事达事业部发展。事业部内,创客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创客变股东,实现了创业的蝶变。荣事达则成为“创业的推动者”、“创造公司的公司”。

对于荣事达来说,积极拥抱双创大潮,选择用开放作为最有效聚合创新资源的最好模式,也实现了企业新的蝶变。通过推倒企业的围墙,一方面将荣事达的企业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另一方面全面拥抱全社会的创新资源为己所用,再配以“合伙人加事业部”的体制机制,在没有围墙背景下构筑了灵活却又最紧密最高效的创新利益共同体,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潘保春介绍,自2017年起,荣事达集团计划每年拿出1亿元,成立以“品牌、品质、品类”为关键词的“三品基金”,招募一批具有“品德、品质、品味”的“三品创客”,每年新增100个创业项目。力争在3年内,这些项目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约100亿元。